我國黃金市場改革起始于1993年,這一年國務院63號函確立了黃金市場化方向。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tǒng)購統(tǒng)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yè),標志著中國的黃金業(yè)開始走向市場化。 據(jù)初步統(tǒng)計,會員單位中年產(chǎn)金量約占全國的75%;用金量占全國的80%;冶煉能力占全國的90%。此外,個人通過黃金交易所的二級交易平臺也可以間接地參與交易,并且可以通過銀行進行紙黃金交易和實貨黃金交易。這些都體現(xiàn)了黃金市場化趨勢的推進。 我國黃金的年度供需平衡量應當有400噸左右,2006年,上海黃金交易所年成交量有1249.60噸,成交金額1,947.51億元,其中99.99%金成交量為133.72噸;99.95%金成交量為537.14噸;現(xiàn)貨T+5分期付款交易黃金成交量為20千克;現(xiàn)貨T+D延期交收交易黃金成交量為578.17噸。目前我國投資者可以進行黃金投資的方式主要有: (1)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可以直接在黃金市場上進行現(xiàn)貨交易和現(xiàn)貨延期交收業(yè)務。 (2)非黃金交易所會員的機構投資者,可以以委托方式通過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間接進入黃金交易所進行交易,不能與銀行或其他會員機構直接進行黃金交易。目前對以委托方式進入黃金市場的機構投資者的資格基本沒有限制,只要是在中國境內合法注冊的企業(yè)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黃金買賣,但非會員的金融機構還需要得到人民銀行的許可。 (3)個人投資者將可以通過在16家會員銀行及金店等其他黃金銷售機構買賣黃金,現(xiàn)在還可通過金融類會員銀行代理向黃金交易所申辦黃金賬戶卡,參與黃金現(xiàn)貨交易,實現(xiàn)黃金投資增值、保值及收藏的目的。例如,現(xiàn)在市場上可供個人投資者投資的紙黃金。紙黃金是一種個人憑證式黃金,投資者按銀行報價在賬面上買賣虛擬黃金,個人通過把握世界金價走勢低買高拋,賺取黃金價格的波動差價。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折賬戶”上體現(xiàn),不發(fā)生實金提取和交割。中行的“黃金寶”、工行的“金行家”、建行“龍鼎金”個人賬戶金交易都屬于此類范疇。以工行“金行家”為例,其共有黃金(克)/人民幣和黃金(盎司)/美元兩個交易品種。黃金(克)/人民幣的買賣業(yè)務以人民幣為標價貨幣,交易單位為克,最低交易量為10克,其買賣報價根據(jù)世界市場金價(美元/盎司)及美元/人民幣中間價套算并加減相應點差而確定。黃金(盎司)/美元的買賣業(yè)務以美元為標價,交易單位為盎司,最低交易量為0.1盎司。工行和中行的“紙黃金”業(yè)務均為24小時連續(xù)交易。“紙黃金”業(yè)務由于操作較簡單,可以讓初級投資者熟悉黃金市場。同時,黃金價格存在一定的波動性,比較適合投機。但賬戶黃金是黃金的虛擬買賣,沒有保值功能,并不能抵御通脹風險。 上海黃金交易所是目前國內可以交易現(xiàn)貨黃金和其他貴金屬的交易所。目前該交易所黃金的交易方式有兩種。 標準黃金的交易通過交易所的集中競價方式進行,實行價格優(yōu)先、時間優(yōu)先撮合成交。非標準品種通過詢價等方式進行,實行自主報價、協(xié)商成交。會員可自行選擇通過現(xiàn)場或遠程方式進行交易。交易所主要實行標準化撮合交易方式。目前交易的黃金有Au99.95、Au99.99和Au50g三個現(xiàn)貨品種,以及Au(T+5)與黃金(T+D)兩個現(xiàn)貨保證金交易品種。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