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后發展國家,對于中國這個現行國際金融秩序的邊緣者而言,面對未來國際金融大動蕩的趨勢,自然應是先自保,再救人。
對中國而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由于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預期不斷強化,不斷加息,加上美元不斷減息,全球熱錢加速投機流入中國,致使國內流動性異常泛濫,市場流通的人民幣大增而物質商品增長有限,股市、樓市的資產泡沫必然愈演愈烈,通貨膨脹加速上升,居民儲蓄“負利率”。
破掉這個惡性循環有三個辦法:一是扭轉人民幣加速升值預期,2007年5月,曾出現發行人民幣特別國債扭轉升值預期的契機,但被所謂“特別國債發行不影響市場”的熱錢輿論給卸掉了;二是嚴格甄別和打擊非法熱錢。然而,2007年8月,“港股直通車”的突然宣布破掉了強化資本項目管制打擊非法熱錢的預期。中國反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如今只剩下了最后一招。
目前,買黃金正成為中國反通賬和資產泡沫危機的最后手段,也是根本大計——官方和民間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中國每增加1000噸的黃金,以840美元/盎司的黃金現價計算,將減少外匯儲備近300億美元,減少國內人民幣流動性約2200億元,其效果超過提高0.5%的存款準備金率,而央行無須支付任何成本;更妙的是,中國將會因此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為未來人民幣成為國際交易和儲備貨幣奠定堅實的基礎;絕妙的是,它不怕人民幣加速升值,人民幣越升值,它購買的黃金相對越便宜!
最奇妙的是,當一個以美元等信用紙幣為地基的倒金字塔大廈日益分崩離析之際,世界金融和經濟必然要尋找一個新的,為世人所公認的唯一價值標尺,并在這個新的堅實地基上重建新世界(愛股,行情,資訊)經濟和金融秩序。換言之,就是貨幣大洗牌后,重新確定“主”牌,能夠成為主牌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石油,二是黃金。
石油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它目前仍是世界經濟的血液,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其替代性必然不斷增強。即使其作為主導能源的地位不可更改,那它也僅僅能夠支持到本世紀中葉,更何況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控制世界的主要石油儲量,即使如美國般的超級軍事大國也力有未逮。因而黃金必然“王者歸來”——在人類貨幣史上,黃金作為貨幣君主統治世界長達幾千年,而紙幣才不足百年,現代電子技術完全有可能使黃金鳳凰涅槃,成為因特網時代的貨幣君主。
中華的國運就是這樣神奇,似乎山窮水盡反而柳暗花明,幾乎置之死地偏偏別開生面——黃金恰可以成為中國“危機”與“契機”的旋轉門——機遇已經出現,中國別無選擇。只是遺憾的是,過去兩三年中,包括筆者在內的一些人士屢屢建議央行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但現在仍區區600噸,僅占外匯儲備的1%左右。
當然,倘若中國能夠由于堅定選擇并不惜代價地貫徹黃金戰略,并由此規避國內國際危機,中國也可以成為一艘與“泰坦尼克號”保持間距行駛的護衛艦。倘若“泰坦尼克號”真的遭遇重創,它也可以在不被拖入海底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實施救助。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中國曾在東亞扮演過一次這樣的角色。
中國擯棄孤立主義的理由很簡單,且不說中國經濟與世界聯系已如此之深,作為人類,無論是皮膚是何種顏色,無論是中國人、美國人、伊朗人、非洲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其實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