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零售汽柴油價格提高18%,國際原油期貨應聲大跌4.75美元。在對抗高油價和全球通脹的過程中,美中作為第一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從深層次上講,即決定了油價又決定了美元,就象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一樣,美國敦促中國減少成品油補貼,要求OPEC表態增產,而自己則在油價創下歷史新高后依然堅守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面對高油價和通脹壓力,中國可謂進退維谷:提高成品油價格,恐給已受到人民幣升值打擊的國內企業,和蠢蠢欲動的高通脹火上澆油;堅持成品油補貼,則難免損及中國的財政實力。 而美國當然也不愿看到高通脹和高油價為患經濟,但政策上卻按兵不動。如果說對抗高油價有三件利器,分別是:美國貨幣政策,OPEC和中國石油需求。那么不難看到,直至油價飆升到歷史最高點,美國除了動嘴,也暫無調整擴張性貨幣政策之意。只敦促中國減少補貼,OPEC表態增產來緩解油價的上行壓力。伯南克在發言中指,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要為高油價負責。而美國經濟已經轉型為以高科技和服務業為主體,雖然油價快速飆升,但通脹尤其是核心通脹數據卻相對緩和,油價在美國的通貨膨脹傳導效應內較其他國家為輕的觀點。這是伯南克暫時按兵不動的一顆定心丸,也為他堅持縱容美元貶值挽救美國經濟提供了相對空間。 高油價不一定導致美國經濟走緩。油價影響經濟最重要的路徑是通過貨幣政策:當油價傳導到核心CPI, 貨幣當局就會提高利率,經濟隨后相應放緩。但過去三年高油價沒有明顯傳導到核心CPI,美國也就不一定非要采取貨幣緊縮政策。美國在80年代之后,持續油價上漲導致經濟持續走緩的相關性已經下降。美國縱容全球通脹的行為一目了然。美國5月CPI同比上升0.6%,核心CPI(剔除能源和食品)則僅上升 0.2%。作為CPI先行指數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上漲了7.2%,但是核心PPI只同比上漲0.2%。而中國補貼油價,可以抑制通脹為企業緩壓,但也在用國民財富,補貼著在中國完成加工環節的美國企業,處于現代化核心期-重工業期的中國需要的穩定的油價,如果美國真正言行一致的調整貨幣政策,將無疑在對抗通脹、理順經濟、穩定增長中獲得助益;若美國急于解決次貸引發的內憂,同時也希望遏制通脹,可能不以自己的政策調整為代價,則美元的上升也只能停留在口頭上,這是目前油價續升和美元全線下滑的主要原因。 市場擔心美國金融業會有進一步減記資產,正是擔心次債危機,投資人估計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 (FED,美聯儲)本周開會議息時可能不會暗示轉向升息,而油價跳漲后,一位歐洲央行(ECB)官員發表更為強硬的言論以及5月德國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意外升至近兩年高位都增加了美元賣壓,上述發展為歐洲央行下月升息提供更多依據,升息可能進一步強化歐元相對美元的收益優勢,歐元一直在美國次債危機時表現搶眼,盡管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幾周對通膨的強硬態度推升美元,但市場認為都是口頭做秀,美聯儲將在6月24-25日開會議息,市場普遍預期將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2%,市場將密切關注議息決策聲明以尋找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更多線索,市場臆測口頭秀都可能減弱,美國利率期貨走勢已顯示,8月升息一碼的幾率由48%降至約40%,對年底前升息的預期也有所收斂。 美元指數跌至6月10日以來低位72.932,歐元兌美元高報1.5651美元,ECB將不得不升息,這正在推升歐元,由于歐洲央行永遠都是對通膨最為關切且歐元區通膨數據高于預期,這將使歐元區升息前景如此確定,而美國原油期貨升穿每桶 136美元是美元不好的先兆,美元在油價飆升之際面臨下滑的趨勢,市場揣測產油國可能會使用原油出口掙得的大筆收入來買入歐元和其它貨幣使其持有的貨幣組合多樣化,油價之爭就是美元之爭,若油價繼續飆升,美元的下跌就不會止步,預計歐元會爭奪關鍵的1.5670水準,若真實突破則可能未來2周到達 1.5800或者更高的記錄水準,但這一步我們當前需要看到,若不能突破則下一步就是下跌向1.5200的更低水準,面對油價請再看一步不遲。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