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舉辦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目前仍正在進行中,而全球經濟政策的退出問題勢必成為本次會議的要點。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退出政策謹慎或將在這次會議上得以體現,而全球征收銀行稅難達成一致,各國應充分討論西方債務不平衡帶來的風險。對于全球經濟二次衰退的問題,她認為可能性很小,同時,歐洲債務危機并不會像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一樣直接影響到全球投資者。 征收銀行稅難成行 中國證券報:您怎么看待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召開的時機? 陳鳳英: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實際上已經變成G20峰會的籌備會,G20多倫多峰會將要討論的問題在這次會議上要準備好。強勁、可持續、均衡的增長框架是這次重點討論的議題,金融機構改革和金融監管也將被充分討論。 從經濟增長角度看,4月以來全球經濟形勢因為歐洲債務危機發生很大的變化,以前預期將在下半年實施的退出政策將會延期。退出政策謹慎性可能在這次會議上得以體現。金融監管和改革方面,IMF已經提出了向全球銀行和包括保險、對沖基金在內的金融機構征收“金融穩定貢獻稅”和“金融活動稅”的建議,但并沒有達成一致。在6月底的G20峰會上,IMF將會提出最終報告,詳述其建議的可行性和技術性、征稅種類及稅率等。 另外,這次會議還可能討論化石燃料補貼問題。此前各國表示在G20多倫多峰會之前拿出解決化石燃料補貼的戰略和時間表,不過最重要的問題還是金融監管和經濟增長框架的問題。 中國證券報:銀行稅的提議有沒有可操作性?這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是否能就此達成一致? 陳鳳英:對于“金融穩定貢獻稅”和“金融活動稅”的建議,實際上前者的爭議比較少,如歐洲已經決定要啟動征收這個稅了,但對于“金融活動稅”,國際上目前爭議還比較多。 這個稅目主要針對的是短期跨境資本流動,或者所謂的“熱錢”。這些套匯套利熱錢興風作浪,很容易導致一些國家出現資產價格泡沫,一旦轉向退出,又容易導致價格波動劇烈,風險很大。有些國家討論對短期資本收稅,以確保各國經濟不會在短期內受到沖擊。 債務風險蔓延需警惕 中國證券報:現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有擴大化的趨勢,您認為這次會議會不會提出解決方案? 陳鳳英:現在不僅是歐洲主權債務的問題,整個西方國家都面臨債務風險。我認為,這次會議應該會討論主權債務安全問題。長期依賴外債和高額內債的西方主權債務模式是不可持續也不均衡的。現在債務在西方,而債權國在東方,西方債務率過高也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債權風險上升。 現在調整這種債務債權的失衡出現難點,主要表現在西方出于還債壓力對抑制通脹、調高利率的意愿不強,反而有通過通貨膨脹稀釋債務的愿望。國際資本流動和貨幣升值壓力更大。 中國證券報:現在不少擔心世界經濟會出現二次探底,此次會議會對提振世界經濟信心起到什么作用? 陳鳳英:我的觀點相對樂觀,我認為出現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很小。即使當前全球經濟面臨這么大問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最近還修高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并沒有預測二次衰退,他們對經濟的風險并沒有過度反應。 歐洲債務危機是金融危機的次生危機,而不是另一個危機的源頭。歐洲債務的債權國幾乎都是歐洲內部的,不會像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一樣直接影響到全球投資者。 另外,本次世界經濟復蘇不是發達國家拉動的,而是新興市場拉動的。新興市場成了全球經濟的起搏器,尤其在中國、印度這些國家,這些經濟體的復蘇勢頭沒有發生大的逆轉,經濟鏈的良性循環沒有發生改變,這也為世界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 應該說,全球經濟的問題不小,尤其是中長期經濟能否可持續增長仍存變數。如果采用對立的、以鄰為壑的方式解決問題,結果肯定是二次衰退出現;但現在仍然采取全球合作為主的方式,宏觀經濟政策相對正確和相對協調。G20框架下的重心在發生變化,以前是以討論發現問題為主,現在是以解決問題為主。以協商的、審查的、自主的方式進行討論,而不是變成談判場所,是處理多極化世界中發展問題的務實模式。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