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起推出黃金詢價交易系統 業內人士稱此舉意味做市商制度已在試運行 各方期盼已久的黃金交易做市商制度,已處于最后沖刺階段。 昨日發現,自從今年5月第二周開始,上海黃金交易所(上金所)悄然在其周報行情中增加了“黃金詢價”欄目,披露前一周黃金詢價交易數據。譬如,5月第一周黃金詢價交易量為162千克。 而何為“黃金詢價”?據業內人士介紹,簡單地說就是上金所已經開通了一個詢價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包括銀行在內的一些大型機構可以達成黃金交易,這可以視作是為這些大型機構充當做市商作鋪墊,甚至說明做市商制度已經在“試運行”,因為有了這個系統,這些做市商就可以通過彼此交易對沖風險。 雖然已有詢價交易,但上海黃金交易所新聞發言人童剛昨日對早報記者的官方表態仍然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目前沒有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 或已在試運行 “有了詢價交易,就肯定有做市商。”一位業內人士昨日對早報記者說,因為只有做市商積累了一定的風險后,才會通過做市商之間的詢價交易對沖風險。目前基本可以確定做市商模式已經在試運行。 做市商制度是起源于柜臺交易市場的一種金融產品交易制度。與競價交易制度不同,做市商制度是借助做市商的中介作用實現買賣雙方的交易,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法人充當做市商,不斷地向投資者提供買賣價格,并按其提供的價格接受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交易,從而為市場提供即時性和流動性,并通過買賣價差實現一定利潤。 在目前的國際黃金交易市場中,做市商制度是與撮合競價并行的兩大交易模式。即便是在以交易所為主的市場中,也蘊涵著大量的做市商。這些做市商本身作為企業或金融機構往往“腳踏兩條船”,一只腳踏入交易所場內,一只腳踏著場外。場內進行做市提供成交流動性,場外大量從事著對個人投資者的買賣雙邊報價。 通俗而言,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將對于增加黃金交易的活躍度有非常大的影響,因為目前金交所的撮合交易只能被動等待買家或賣家來接手,甚至可能出現賣不出去或買不到的情況。不過也因此,做市商本身也需要一個系統來彼此對沖風險。 前述人士又介紹,從上金所新推的詢價交易平臺來看,這應該是在模仿倫敦金的做市商交易模式。目前,國際黃金市場上交易量和交易規模最大的倫敦金就是采用做市商模式,由五大黃金做市商(著名國際大銀行)和下一級的大量金商組成的黃金做市商網絡提供現貨黃金延遲交收模式。 只限大型機構參與 另據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更確鑿。據其介紹,目前參與做市商制度試運行只限于一些大型商業銀行和一些大型黃金生產商,其他的外資金融類會員和綜合類會員及自營類會員都不能成為做市商。 此外,做市商參與者也僅限于銀行的自營頭寸和大機構客戶的頭寸,個人投資者目前還只能通過撮合交易成交,并不能直接賣給銀行等機構。 該業內人士稱,現在就是在進行做市商模式的試運行,但最終結果如何,最起碼要試運行半年多時間才能知道。 引入做市商模式,從技術上講不是問題,關鍵是黃金的交易量要上去。銀行首先在自己內部進行對沖,然后在各個銀行間對沖。目前,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周報行情,黃金詢價交易的量并不大,當有大宗交易的時候,可能導致市場不平衡,做市商就會被動地吃下很多倉單,那會加大做市商的風險,最起碼要承擔隔夜的風險。 要有交易量最重要的是投資者要有參與的欲望。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