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市高息低息貨幣流的避險情緒和貨幣政策調整的避險情緒對黃金的影響 2009年12月,三大機構先后降低了希臘國家信用評級,希臘的融資成本迅速增加。與此同時,三大機構對波羅的海三國、愛爾蘭、英國、西班牙等歐洲眾多國家實施評級警告,一時間,幾乎整個歐洲地區風聲鶴唳,債務危機陰霾籠罩。 三大評級煙霧彈,牽引市場情緒。 首先,眾所周知,利率變化是影響貨幣流的重磅指標,在黃金市場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每天紛繁復雜的數據消息中,利率決議可以說是決定黃金階段性方向的重要數據。 其次, 除去實質的利率變化數據的公布,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穆迪的評級效應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利率變化是客觀的,那么,三大評級的主觀情緒影響更能使得盤面波動更加戲劇化。 以上這兩種市場消息所帶來避險情緒在歷次黃金的波動中,給黃金帶來了撲朔迷離的震蕩。 三大評級機構里,只有惠譽同時擁有歐資國際資質,其余兩個都和美國華爾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我們在歷次評級中可以看出: 1.雖然三大機構經過百年的積累,在市場上樹立起了一定的公信力,但是其主要權力還是來自政府,有失公正性。 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通過本幣貶值堂而皇之地向全球輸出其債務,公然無償地掠奪他國財富。把“貨幣為國際通貨”作為A A A級的必要條件,再次暴露出現行評級標準維護西方債務國利益的根本立場,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發放進入資本市場的通行證,而不是在真正揭示各國信用風險,顯然喪失了公正性。 2.評級模型理論化,主觀性強 三大機構所標榜的“科學”集中在評級模型上,然而所謂評級模型,其科學成分有多少也值得懷疑。況且,評級模型以及相關數據很少更新,在美國,一般是半年甚至一年,對新興市場時間更長。全球化下的經濟越來越變幻莫測,評級公司“以不變應萬變”明顯不合時宜。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3月撰文指出,從數學意義上講堪稱一流的模型,也無法捕捉到驅動全球經濟的全部主要變量,更難以預測出金融危機或經濟衰退的出現。當評級公司不斷出錯,屢屢跌破人們的眼鏡時,社會便呼吁要評級公司公布評級模型,深受其害的歐盟早就要求美國增加評級機構評級的透明度,但是都遭到美國的拒絕。美國當局稱,評級模型作為評級技術的載體,是評級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受到保護。2006年9月29日美國出臺的“信用評級法案”(T he R atingA gencyA ct)規定,評級模型可以作為商業機密受到保護。 3.次貸危機暴露出來的評級缺陷,導致并不可信。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對三大機構的批評與指責如潮。美國政府也信誓旦旦要對三大機構進行嚴厲監管與整肅。但是,從奧巴馬政府公布的評級機構監管方案來看,沒有改變發行人付費(issuer-pay)的經營模式,因而無法解決目前評級行業存在的“利益沖突”這一基本問題。發行人付費經營模式可以保證評級機構獲得持續而穩定的壟斷收益,因此對政府的不改變發行人付費經營模式的改革草案,三大機構都持審慎歡迎態度。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懷特(Law renceJ.W hite)認為,奧巴馬政府只是抓住了評級機構的“衣領”晃了幾下,然后說了一句“好好做”。 盡管如此,但是我們仍必須看待他對市場情緒的影響,結合加息可以看出,相互佐證之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雖然評級在打壓歐洲個別的債務國家,但遠期來看,規律性常態是不會被破壞的。 我們仔細觀看可以發現:只有第一次下降評級對于黃金的影響是下跌的,后面幾次都是利好,而且再次之中,市場的避險情緒帶動資金流青睞黃金的作用會越來越頻繁。 從技術上講,每次市場情緒波動后所帶來的黃金下跌,我們都可以伺機的耐心等待其走出不規律的震蕩后,繼續延續黃金本身的價值去看漲。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