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美國、日本、前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的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會議通過了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條款,達成美元對世界主要國家貨幣貶值的協議,這就是著名的 “廣場協議”。在協議后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日本資產泡沫破滅,經濟遭受到嚴重打擊。自此,日本奉行超低利率政策,長期利率為零或者接近零,中間雖然略有波折,但是超低利率政策一直延續至今。 從一般性的角度來分析,日本為了振興經濟,維持超低利率政策,以長期寬松政策來支持其外向型經濟,這本無可厚非,但深入研究超低利率問題,就會發現這一政策的內涵非常豐富,譬如:超低利率可以保障日本銀行家的最大利益,便于資本輸出,還可以積極防范外部的金融攻擊等。因此深入研究超低利率或者零利率政策,會讓我們的視角更寬闊,能夠透視銀行業到金融體系的安全問題,并對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向看得更加清晰。 “廣場協議”之后,日本遭受到了美國的金融攻擊,所以對日本政府來說,在提振經濟的同時,還要有效防范金融安全,而實行金融攻擊的首要媒介是貨幣,所以穩定日元匯率是日本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元是國際性貨幣,要想占領國際市場份額,無疑低利率政策支持了這一主體戰略,而日元在成為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儲備貨幣之后,由于超低利率政策的存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日元儲備就無法在日本銀行間存款獲利,那么日元儲備的主要作用就是匯率市場兌換、投資日本或者購買日本產品等,所以深入研究日本的貨幣政策以后,會發現日本的超低利率政策是非常具有攻擊性的,不僅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防護網,還可以在全世界套利,并引導其他國家的日元儲備購買日本國債及其產品,所以超低利率政策有多種利己功能。 日元的低息政策使美國常常想利用日元分擔債務的做法有些無計可施,并且美元還存在被日元套利的隱患,美聯儲在深入研究日元的低息政策以后,顯然洞悉了其中的奧妙,所以美聯儲借所謂的經濟危機一路降息,將銀行利率降至零利率附近,將美元與日元之間的息差空間壓縮掉,同時變本加厲地向市場釋放基礎貨幣,既可以在全世界大肆套利,還可以防范其他經濟體在美國套利。由此,世界看到了一個扭曲的貨幣現象,就是全世界的重要主權貨幣都因美元的大幅貶值而大幅升值,由于匯率大幅升值限制了出口增長,于是這些國家也不斷地釋放基礎貨幣來稀釋匯率,以阻止本幣快速升值,結果導致國際貨幣體系整體處于鈔票濫溢的惡性循環之中,世界性的貨幣泛濫趨勢就在所難免。 在日本長期的低利率周期中,美國很難通過套利等金融手段向日本轉嫁債務,但是美國在采用超低利率政策之后,使轉嫁債務的手段再次成為可能,因為美元的大幅貶值必然促使日元大幅升值,而日元為了避免大幅升值就只有不斷拋出本幣買入美元,這就迫使日本在國際匯率市場不斷買入“劣幣”,而過多的“劣幣”美元儲備也只能是在國際匯率市場間兌換、投資美國或者購買美國產品等。雖然日本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卻不能充分利用這些美元儲備投資全世界,理由很簡單,日本不會讓日元的國際占有率不斷下降,從而退出國際貨幣地位,所以日本手中的巨額美元儲備成為了燙手的山芋,不得已,只有投資到美債市場上。美聯儲不斷QE,不斷釋放基礎貨幣,日元也只有跟著水漲船高,這使日本的金融風險也就越來越大,這一過程發生在日本,同樣也發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身上。 目前,三大國際性貨幣美元、歐元、日元或接近零利率或利率超低,而這三大經濟體的共性都是財政長期赤字。超低利率貨幣政策與長期的財政赤字相結合,勢必導致債務不斷膨脹,這使信貸透支在時間軸上不斷累積而最終走向破產,維系發達國家債務的主體正慢慢變為經濟趨勢不斷上升的發展中國家,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因此很多學者對中國購買的巨額美債表示擔心,這是很正常的。 超低利率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是將國際貨幣體系送上懸崖的重要推手之一,超低利率的長期存在也意味著世界經濟始終走在危局之中,這是因為超低利率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負面效應,下面我略舉一些例子簡單說明下: 1、超低利率政策損害了儲戶的基本利益。超低利率政策使銀行家利益最大化,中短期雖然具有維護金融安全的作用,但長期來看恰恰增加了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儲戶幾乎免費出資為銀行業創收的同時,還承擔著銀行業各種潛在的風險,所以超低的利率政策是一種掠奪性政策,加劇了存貸關系的扭曲,激化了借貸關系的矛盾,形成一系列復雜的經濟問題,包括信貸膨脹、信用降低、貨幣投機、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等。 2、超低利率政策具有極強的攻擊性。超低利率會主動引導匯率貶值,導致國家、地區間利差失衡或匯率失衡,這會嚴重破壞世界貨幣體系的均衡性,推動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嚴格來講,美元、歐元、日元這些國際性貨幣采用超低利率政策,是具有鮮明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這使其具有極不公平的國際尋租權,是明確的經濟戰、金融戰、貨幣戰行為。 3、超低利率政策導致基礎貨幣高速膨脹。財政長期赤字,再加上利率過低,使歐美過往所擅長的財政與貨幣兩線調節經濟的手段全部失效,既沒有財政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又無法通過利率手段進一步調控市場,超低利率的最后結果就只有不斷釋放基礎貨幣來挽救經濟困境,因此超低利率政策是造成貨幣泛濫的主因之一,是推動貨幣泛濫的重要引擎。 4、超低利率政策使世界對未來的經濟發展缺乏信心。從目前的世界經濟格局上來說,歐美已無法再次承受像2008年那樣的經濟危機,但是面對錯綜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沒有誰敢斷言說2008年那樣的經濟危機不再重演,歐美債務不斷膨脹與基礎貨幣不斷放大,就像一個雙生腫瘤,這讓人們對世界經濟的未來抱有悲觀的態度。假設世界再次爆發經濟危機,三大經濟體在貨幣手段上幾乎毫無辦法,這就是超低利率的重大弊端,在無法通過貨幣與財政手段調節的前提下,歐美日三大經濟體還有什么方法去維護經濟穩定呢?答案其實很簡單,一條路是市場的自我調節,任由經濟徹底崩潰,另一條路就是不斷印鈔,結局同樣也是經濟崩潰。 5、超低利率政策是銀行業乃至銀行家道德信用崩塌的結果。銀行業通過超低利率的霸王條款,將本身的風險盡可能都推到社會群體上,但是社會的反彈又逼迫歐美政府一面口中喊著防止“大而不能倒”的問題,一面還要積極維護“大而不能倒”的銀行,但是“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又不斷推動超前消費,超前消費的結果依然是造成社會負債不斷增加與信用不斷貶值,歐洲許多國家信用等級被不斷調降就是明確的例證,負債過重又導致國債高速膨脹與有毒金融衍生的快速增加,歐美國債與金融衍生品當前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有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而是竭盡所能地兜售內部風險,所以從以上這個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出,歐美日銀行業當前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斷推卸責任,不斷地傳導風險,成為了世界經濟風險的原點,于是這個世界逐漸被債務雪球所包裹,且雪球越滾越大。因此超低利率問題意味著銀行業道德的不斷崩塌,最終的惡果也是社會信用的整體崩塌。 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歐美日重要經濟體的銀行業不能修復利率問題上的錯誤,國際貨幣體系就會出現大問題,超低利率政策與經濟持續發展不是必然的聯系,有的階段甚至是反向關系,而國際性貨幣采取長期超低利率政策并不僅僅是提振內部經濟,現實告訴市場,這些政策確實在主導世界貨幣戰、金融戰的深化,所以美元、歐元、日元等國際貨幣的利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如果三大國際貨幣長期堅持超低利率,世界經濟的遠景會變得更加暗淡。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