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決策者應謹慎尋求平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13日發(fā)布的最新一期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經濟展望》中指出,歐元區(qū)金融動蕩的升級,以及美國經濟的減速比預期更為嚴重,將對亞洲造成“明顯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溢出影響”。 IMF下調了亞洲地區(qū)經濟增速預期,并警告稱亞洲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下行風險正不斷加劇。亞洲地區(qū)2011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速預計將為6.3%,2012年上升至6.7%,較其4月份的預期分別下降0.5個和0.2個百分點左右。 由于經濟增長面臨下行風險,過熱壓力持續(xù)存在,IMF認為亞洲的政策制定者必須“謹慎地尋求平衡”。與此同時,這也凸顯了亞洲轉變增長模式的必要性:從更長期看,增強亞洲的國內經濟增長源,使經濟增長更具包容性,是在中期內提高經濟抗沖擊能力的關鍵。 全球經濟風險加劇 亞洲也難“獨善其身” 相比今年4月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地區(qū)經濟展望》,IMF認為如今的先進經濟體的復蘇已更加疲弱,“經濟再度陷入衰退的風險相比六個月前已經增大”,使得全球經濟前景已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報告指出,2011年第二季度以來,亞洲的經濟增長已經減緩,主要原因是外部需求趨弱。不過,國內需求總體上比較旺盛,一些經濟體繼續(xù)面臨很高的過熱壓力,信貸增長依然強勁,通脹勢頭總體高漲。 在全球經濟前景減弱的情況下,預計2011~2012年的亞洲增長將低于2011年4月的預測,但在國內需求的支持下,能繼續(xù)維持亞洲地區(qū)的經濟活動,使得亞洲增長仍保持相對強勁——預計2011年和2012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6.3%和6.7%。與此同時,IMF預計亞洲的通貨膨脹在2011年觸頂后將小幅回落。 IMF亞太部門負責人Anoop Singh表示,總的來說,預計亞洲國家的內部需求將較為強勁,在來自發(fā)達經濟體的不確定性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這將對亞洲經濟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然而,即使國內需求依然強勁,亞洲“顯然難以避免受到先進經濟體的影響”。 IMF警告稱,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面臨的風險明顯偏于下行。2011年8月和9月亞洲金融市場的拋售風潮突出表明,歐元區(qū)金融動蕩的升級和美國經濟的再度下滑可能會對亞洲造成嚴重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溢出影響。 在日本,今年早些時候發(fā)生的災難性地震和海嘯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和人道主義損失,也阻礙了經濟復蘇。然而,隨著重建工作的展開,日本的國內需求正在回升,預計明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2.3%。 而同時,由于金融狀況寬松,其他一些亞洲經濟體的通脹壓力已經加劇,但隨著食品和能源價格增長逐步減緩,通脹壓力會消退。 決策者面臨“兩難”平衡 全球經濟再度下滑的風險逐漸浮現,這對亞洲的政策制定者而言又意味著什么? IMF指出,亞洲的政策制定者必須謹慎地求得平衡,一方面需要防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另一方面需要控制住長期寬松的金融狀況對通貨膨脹和資產負債表脆弱性的不利影響。 報告指出,對于那些通脹壓力依然居高不下、貨幣狀況依然寬松的經濟體,決策者應繼續(xù)通過提高利率和增加匯率靈活性而恢復更為中性的貨幣政策態(tài)勢。 IMF稱,眼下中國、印度和韓國等亞洲經濟體的經濟過熱壓力依然較大,通貨膨脹仍高于目標水平,而且通貨膨脹預期也在繼續(xù)升溫,對這些國家來說,當前的貨幣政策收緊步伐依然是適宜的。 Singh表示,盡管中國擁有在必要時進一步實施財政刺激措施的空間,但應當通過刺激消費,而非刺激投資來幫助解決經濟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 然而,對于那些通貨膨脹仍在中央銀行目標范圍之內、更有可能遭受嚴重外部沖擊的經濟體,則可能有必要暫停貨幣緊縮,直到全球不確定性得到緩解。 繼出臺刺激措施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后,亞洲政策制定者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正常化,IMF在這份《地區(qū)經濟展望》中對此表示歡迎。 同時,各國應按計劃恢復財政政策態(tài)勢的正;涸S多經濟體的財政政策狀況依然寬松,結構性赤字高于危機前水平。這些國家正在繼續(xù)實施財政政策整頓,在IMF看來,這是“十分正確的行動”。 過去十年里,亞洲國家通過實行全面改革增強了金融部門、公司部門和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在目前全球不確定性再度加劇的情況下,這提供了強有力的緩沖。 因此,IMF指出,如果全球前景面臨的下行風險變?yōu)楝F實,亞洲經濟體有余地實現政策轉向,利用各種措施緩解經濟活動所受影響——正如許多經濟體2008年針對全球危機采取的回應措施那樣。 在不確定中實現包容性經濟增長 同時,全球需求疲軟再次證明,進一步通過發(fā)展國內需求源而重新平衡經濟增長是有益于亞洲經濟體的。 展望未來,先進經濟體的危機提醒IMF,亞洲目前需要在經濟再平衡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并需要建設更強有力的國內增長引擎。除了結構改革外,亞洲國家還需要重新確定財政支出的重點,以便為關鍵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社會重點支出創(chuàng)造財政空間。這些措施將有助于逐漸增加國內需求,增強本地區(qū)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并使亞洲的經濟增長更具“包容性”。 報告還指出,盡管亞洲經濟增長迅速,在減貧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在過去十年里,亞洲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已經加劇,并且加劇程度高于其他地區(qū)。應實施有關戰(zhàn)略來降低亞洲脆弱人口的比例,該戰(zhàn)略的關鍵要素包括改善社會安全網,以及增加對醫(yī)療和教育的投資。 《地區(qū)經濟展望》指出,在這方面,那些逐漸增加國內需求、增強本地區(qū)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的措施,亦將有助于使亞洲的經濟增長更具“包容性”。 總而言之,IMF預計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的經濟體將以較快的步伐繼續(xù)增長。然而,全球經濟趨弱的下行風險已然加劇,這凸顯了亞洲轉變增長模式的必要性。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