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基于對國內物價、房價反彈的忌憚;另一方面,從國際上看,美國推出的QE3掀起了各主要國家的集體跟風,向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引發市場對國際熱錢紛紛涌入包括中國在內新興市場的擔憂,從而抑制了我國貨幣政策騰挪空間。受上述國內外因素的影響,我國以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方式調控節奏趨緩。那么,對于年內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勢,業內又是如何研判的呢? 對此,專家普遍認為,年內貨幣政策無需有太多的轉向,最好的選擇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此外,公開市場操作將大有可為。 國際方面,在經濟復蘇乏力、政府債務飆升、財政運轉失靈的情況下,發達國家的央行普遍走上了量化寬松的道路,貨幣政策獨立性日漸喪失。 對中國而言,如果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則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的風險便難以遏制;如果收緊貨幣流動性,可能會扼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宏觀調控變得更加復雜。而另一方面,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面臨升值壓力,貿然緊縮貨幣可能會使企業經營受到雙重擠壓,不利于經濟企穩回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當下央行貨幣政策最好的選擇,或許仍然是“以不變應萬變”。當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是外部需求疲弱,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社會運行周期等多種原因聚集在一起的結果,所以,試圖通過短期刺激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似乎有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嫌疑。 在易憲容看來,盡管9月CPI下行至1.9%,國內CPI卻并非出于下行態勢而是上行壓力不小。在全球都在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條件下,流動性泛濫不可能避免。雖然當前大量的流動性基本上進入各種資產,在推高不同資產價格,但無論是資產價格傳導還是流動性溢出都是推高CPI的重要因素。況且,國際油價基本上處于高位。我國是當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油價高企,構成了較大的通貨膨脹上行的壓力。這就為何盡管當前的CPI處于低位,但通脹壓力仍然不可忽視的原因所在。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需要“以靜制動”,不宜做大的調整。他指出,雖然短期內價格歐鎖回落,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政策仍不容忽視,美國推出的QE3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國際市場先后出現了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美股價格上漲等動作。雖然目前中國經濟減速,大量熱錢尚未涌入國內形成沖擊。但若政府推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則國際投機機會就會見風使舵,如潮水般涌入國內,形成資產泡沫的堆積。 值得一提的是,此輪貨幣政策微調有一個新動向不可忽視,即央行從6月底以來進行的持續逆回購操作。特別是在上月底央行連續兩次大規模進行28天逆回購操作,這樣的效果幾乎可以等同于央行進行了一次為期一個月的“降準”。 郭田勇表示,央行對于逆回購的運用,反映出央行對于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政策工具的偏好。央行不僅把逆回購放在調節銀根等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第一位置,而且央行報告也表明公開市場操作將成為央行管理流動性最為重要的貨幣政策組合。 他還提醒,在運用貨幣政策的同時要注意的是,貨幣政策不是穩增長的救星。中國目前經濟增長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實體經濟領域缺乏增長點和創新點。僅僅依*增發貨幣等外力去刺激經濟,結果只能是貨幣總量的擴大,而無法帶來實體經濟總量的增大,如此一來,滯脹的發生在所難免。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