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黃金協會15日公布最新的2013 年第二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顯示,近期金價的下跌極大地刺激了中國市場的黃金需求,這種反應體現了中國市場對未來金價的堅定信心。世界黃金協會預計,2013年中國有望超過印度,重新回到全球第一大黃金消費國的地位。但ETF大量減持抵消了中印需求強勁的部分利多影響,金價進入多空劇烈博弈階段。 中國有望重回第一大消費國 就第二季度而言,中國市場的消費需求繼續大幅攀升,在第二季度總計達276公噸,同比上升87%。投資者預期金價未來將上揚,因而以較低的價格提前買入。具體來看,第二季度中國的金飾需求為153公噸,同比上升54%;金條與金幣投資達到123公噸,同比上升157%。 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總經理鄭良豪指出,第二季度旺盛的需求表明投機性購買不僅體現在消費者層面,而且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都在借此機會增加庫存。消費者的這種態度對中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更令人驚訝的結果,在中國,人們以往是買高不買低,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通常是第一季度中國春節假期購金高位后的季節性低點。不過,這種反應部分體現了中國市場對金價積極預期的強度。 除首飾外,世界黃金協會的第二季度數據還表明,黃金投資在中國仍然具有吸引力。鄭良豪認為,具體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低迷的股市并不是另類投資的理想選擇;對國內信貸危機和經濟減速風險的擔憂揮之不去;通脹盡管不如往年顯著,但仍居高不下;對于投資選擇有限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黃金投資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而且容易獲得。 與此相印證的是,而此前中國黃金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黃金消費量達706.36噸,同比增長53.7%,而中國上半年的黃金產量僅為192.82噸。 “2012年黃金消費量排在世界第一位的是印度,中國排在第二位。2013年,中國有望超越印度重回全球第一大黃金消費國。”鄭良豪預計。 全球總體黃金需求下降12% 盡管受到中國以及印度市場的強力推動,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金飾等消費需求大幅攀升53%,但因對沖基金等機構的投資需求減弱,總體而言,2013年第二季度的黃金需求量為856公噸,同比下降12%。 《報告》指出,全球范圍內,2013年第二季度金飾總需求量上升了37%,由去年同期的421公噸攀升至576公噸,達到了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的需求量同比上升54%,印度則上升51%。而全球其他地區對金飾的需求量也顯著增加,如中東地區上升33%,而土耳其上升38%。 全球金條與金幣銷售同比上升了78%,首次單季超過500公噸。在中國,金條和金幣的需求量同比激增157%,在印度則同比躍升了116%并創下122公噸的紀錄。合計金飾需求以及金條與金幣的投資需求,全球對黃金的消費需求在該季度達到了1083公噸,同比上升53%。 此外,各國央行連續第十個季度成為黃金的凈買家,凈購買量達71公噸,進一步增強了自2011年第一季度以來各國央行持續購金的趨勢。科技部門用金需求仍然保持穩定,總計104公噸,同比上升1%。 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占全球黃金需求6%的黃金ETF的持倉量本季度下降了400余公噸,原因主要是位于美國的對沖基金和其他投機型投資者持續出貨減倉。 《報告》指出,總體而言,2013年第二季度的黃金需求量為856公噸,同比下降12%。此外,《報告》還顯示,在供應方面,二季度黃金回收量下降了21%而金礦產量同比上漲4%。總供應量同比下降了6%。 未來中印仍發揮主導作用 在世界黃金協會看來,未來全球的黃金消費仍將由中國和印度主導。 就2013年第二季度而言,中國、印度兩國共占全球金飾需求的近60%,以及全球金條和金幣需求總量一半左右。年初至今兩國各自消費者(金飾以及金條和金幣)的需求總量均比2012年同期增長近50%。 世界黃金協會的調查結果證實,印度和中國消費者對金價未來企穩回升的信心不斷增強,特別是對金價的長期前景較為樂觀。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金價繼續下跌,積極的價格預期反而增強,表明兩國消費者對未來金價的堅定信心。 世界黃金協會認為,增長的強度證明金飾仍然十分有吸引力,消費者并沒有因為金價下跌而減少花費。相反,兩個市場金飾需求價值均增長30%以上(以當地貨幣計算),表明消費者為了充分利用機會而增加了預算。兩個國家的消費者對金價下跌的積極回應均受到有利條件的支撐,即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較高的通脹或通脹預期以及黃金所擁有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二季度中國、印度對于金條和金幣方面創紀錄的季度投資被ETF大量減持所抵消,反映出西方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呈現的較為積極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以及對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最終會逐漸縮減的預期。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